040 补阳还五-《这个中医好年轻》


    第(2/3)页

    黄芪在治疗中风后遗症过程中,除了起到补气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肝气(阳气),使阳气能够上升到头部,脑部供血充足,症状得到治疗和缓解。

    所以补阳还五汤对治的病人当有寸脉虚,尤其是左寸脉明显不足,或脉象沉郁不起的肝气虚弱不能调达的症状。

    这类人群平时一般血压不高,甚至偏低。

    而对于脉象弦数或弦细的肝阳上亢型患者,多半平时有高血压,一般不适合重用黄芪,不能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看过陈崇义的住院病历,许承跃知道他的血压正常。

    他的情况就很适合补阳还五汤。

    “那你给我爸写个方子吧!”陈瑾说道。

    许承跃取出了便签纸和水性笔开方,很快写下了几味中药:“生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

    陈瑾又问道:“你觉得黄芪应该用多少合适?”

    补阳还五汤原方黄芪用四两,按照半斤八两(清朝时一斤为十六两)换算成现在的重量是125克(临床上常用30克为一两,四两120克)。

    但一下子用这么大的量,恐怕有风险。

    “60克起步吧,先喝两天,没什么不良反应的话,之后每天加15克,一直加到120克为止。”

    许承跃说着,就在每味中药后边写上剂量:“60g,10g,10g……”

    陈瑾接着问道:“黄芪是温性的,用的剂量这么大,会不会上火啊?”

    在她的印象里,老爸是类似于“虚不受补”的体质。虽然属于体力劳动型的人,上了点年纪后气血也偏虚,但平时只要饮食上吃得比较好,或是进食多一些温性食物,身体就会不太舒服。

    “重用黄芪没问题,”许承跃说道,“但需要久煎,熬两个小时左右,就算一次用半斤黄芪也不怕上火。仁杰就是这么用的,他开过最大剂量的黄芪是300克,一天的量,熬两个小时,不会上火。”

    “行。”陈瑾点头说道。对于许承跃和孔仁杰师兄,她还是十分信任的。

    她将许承跃写好的方子收了起来,准备过会儿就到镇上去买药。

    至于煎药的锅,就用之前买的养生壶代替,可以定好时间,不用一直守着,也挺方便。

    “那针灸方面你有什么想法?”陈瑾又接着问道。

    在自己家人面前,表现的机会都给许承跃了。

    “就用王乐亭王老的手足十二针为基础,你看着加减就行。”许承跃说道。

    “叔叔的情况不严重,但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慢慢把气补足了,加上一些康复锻炼,身体应该就能恢复。”

    “我还能恢复得和以前一样吗?”陈崇义双眼充满期待地问许承跃。

    “到现在才发病四五天,尽快喝上中药,尽快针灸吧,越早治疗,完全恢复的希望越大。”许承跃说道。

    “那快给我扎针啊!”陈崇义激动道,又看了看陈瑾,“你快去抓药,多抓几副!”

    “行,行,我这就去!”陈瑾说着走到屋外找到江源。

    “妈,我上街给我爸抓药去了,你到大厅去陪我三叔三婶吧!”

    江源正在不远处的菜园子里摘新鲜的蔬菜,听到陈瑾的召唤,抱着一大把菜心回来了。

    “你去吧,给你爸治病要紧。”

    陈瑾到老屋子里将老妈平时骑的一辆女式自行车推了出来,跨上车,镇上买药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