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贾昌朝脖子一梗:“谁耐烦去解释,事情又不是我干的!” 曾公亮赶紧道:“是是,没必要没必要。” 话虽如此,但曾公亮已经打算替贾昌朝与吴育解释一番,最好是促成两人和解。 不过今日不是来说这事儿的,曾公亮赶紧将话题给圆了回来:“子明兄,今日早朝,你与官家一番操作,可是将我给看呆了啊! 【灾异罢三公】,这是惯例,官家如果按照这个惯例将你移出知州也是合理,怎么今日却是宁可自己担下,也要保住你,这不太合理啊!” 其实曾公亮有一句话没有明说,便是官家明哲保身的性子,怎么今日却为你豁出去了呢? 贾昌朝自然听得懂,闻言笑了起来:“想不明白?” 曾公亮苦笑点头:“这不是请教你来了么?” 贾昌朝哈哈笑了起来,拿出一本手写的册子递给曾公亮:“你看看这个。” 曾公亮一看封面便十分讶异:“这是居正的字啊……荒政一十二条?” 曾公亮有些诧异,“……这是救灾的建策?” 贾昌朝点点头道:“咱们这个弟子啊,天纵奇才!你知道这荒政一十二条都有什么吗?” 曾公亮赶紧想要翻书,贾昌朝已经说了出来:“……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工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贾昌朝缓缓道来,曾公亮眼睛越来越亮。 贾昌朝讲完一十二条,然后问曾公亮道:“……如何?” 曾公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起来,听到贾昌朝问他,曾公亮激动道:“有此一十二条,大宋救荒之策全矣!” 说起赈灾,大宋沿袭唐朝的经验,设置有常平仓这样的储备粮机构,也有减税赋的举动,但并没有这么系统的。 而且,就算是大宋朝有唐朝的经验,也并不是每个官员都具备有这样的能力。 就说范仲淹吧,这算得上一个能臣了吧,你看看他赈灾的方法是什么,可以看看梦溪笔谈中记载: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所以,他的赈灾方式是什么? 嗯…… 一是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 二是鼓励佛寺大兴土木。 【???】 范仲淹这样的能臣,赈灾手段看起来也是十分贵乏,虽说这些举措当然一定程度上是有些效果的,但能够惠及的人太少了! 听了曾公亮的话,贾昌朝笑道:“陛下也是这么说的。” 曾公亮一听便明白了,有些嫉妒道:“这小子,这好东西也不先给我看看!哼!” 贾昌朝呵呵一笑:“估计他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只是因时而变罢了,因为此次危机是因为旱灾,那他便拿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让老夫逃过这一劫。” 曾公亮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在嫉妒的同时,也是十分的自豪,口中像是埋怨,又像是自豪:“这小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