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这就是个坑!(来了!)-《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第(2/3)页

    因为这是个特么的得罪人的活啊!

    流内铨是个什么部门,这个机构掌文官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

    看明白了没有,意思是,章衡被拖进这庆历新政里去了,还特么是干得罪人的活!

    章衡怀疑是范仲淹这狗货使得坏,跑去问了一下吴育,果然,这差遣虽然不是范仲淹给推荐的,但却是欧阳修给推荐的,欧阳修是范仲淹的人,所以,这还得归罪于范仲淹。

    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来都来了,还能不去上任不成?

    而且,这大约也是酬功的意思吧,虽说开海禁不是范仲淹的本意,但章衡算是当了范仲淹动江南系的排头兵,事情成了,当然也是要酬功的。

    功劳是我的,干嘛不要!

    于是章衡便屁颠屁颠的跑去上任去了。

    可是当章衡来到了流内铨,兴奋之情消却。

    因为流内铨掌管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可以说天下官吏,除了京朝官归审官院官,其余的皆归流内铨管理。

    大宋官员多达几万人,加上吏员更是不胜数,而这么庞大的数量,流内铨里面竟然只有两个判流内铨事,以及吏员十几个!

    章衡一看便知道这活根本没法干!

    如果仅仅是选官选差遣之类的,这活倒是可以干,可这一次是要磨勘。

    什么叫磨勘,便是后世的kpi考核。

    几万人,乃至于十几万人的kpi考核,就算是有电脑的后世,这个部门也得至少一千多人,加上地方上的人事干部,至少得有接近一万人。

    而这大宋朝的流内铨,就两个正官,然后十几个吏员……这不是闹着玩嘛!

    不过他与另一个流内铨的短暂沟通之后,他便明白了。

    原来的流内铨其实工作也算是简单,虽然程序上还是挺正规的,磨勘时一般会要求提交四个文件。

    即「解由」,类似申请书,证明函的结合。

    二是「举状」,即上级的推荐函。

    三是「家状」即自身家庭档桉。

    四是「考状」,即上级写的绩效评定。

    可见在制度设计上,磨勘是需要考察该官员的治理成果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流内铨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审查这些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往往只能对这些评定做很肤浅的应付。

    大约只能看看格式对了没有,有没有哪项资料没有交全,以应付长官们的考察。

    并不会去审核里面的资料的真实性,最后在实际执行中,便只能依据该官员的资历而非实际绩效。

    同僚拿出来一些之前的资料,章衡看了十几份之后不由得哑然失笑。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磨戡文件内容都是雷同的,甚至连政绩之类的都是复制粘贴……哦,他们没有电脑,那就是相互抄写。

    好家伙,后世抄袭论文,这年代抄的却是政绩。

    章衡直呼好家伙。

    但是,现在不行了啊!

    若是按照范仲淹新的要求来做的话,这十几个人就算是把命都给填进去,也干不出来什么事情的。

    原来的流内铨喜道:“你能来真好,这活我是干不了了,我已经申请调离了,来来,交接一下,我马上就走了。”

    章衡:“……”

    章衡赶紧拉住原来的流内铨道:“流内铨有两个主官的,我来了你也不用走啊!”

    这人苦笑道:“这活谁爱干谁干去吧,范参政太严格了,天天盯着这边,有一点小错误便要噼头盖脸的责骂,可你看,就咱们这里老弱病残十几人,能济得了什么事情,这活我实在是干不了了,您一个人好好干,这职位也是个肥差……嗯,别的不能再说了,再见!”

    章衡:“……”

    章衡又拉住了他。

    他一张富态脸顿时皱成了苦瓜脸:“我的娘咧,您别这么为难我,我真干不了了……”

    章衡道:“最后一个问题,既然人手不够,为什么不申请增加人手?”

    原来的流内铨露出笑容:“你说这个啊,那我问你哈,范参政搞的这一套目的是为什么?”

    “当然是解决冗官……”

    章衡闭嘴了。

    原来的流内铨欢天喜地的走了。

    章衡就差扇自己的嘴巴子了。

    问什么傻逼问题。

    范仲淹为了解决冗官的问题,然后现在要过去申请增加人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想及至此,章衡立即下了一个决定——这活,真没法干,赶紧走人!

    章衡出门左拐——那边是审官院。

    章衡是京朝官,归那边管。

    章衡进去赶紧要求调岗,审官院那边的主簿一听是流内铨刚来上任的章衡,立即将他赶出来:“你这差遣是范参政委任的,你想请辞,找范参政去!”

    章衡也来了脾气道:“那我也不就任了,我会开封府当佥判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