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的秦王李世民身兼数职,威望势力直逼太子李建成,功高震主难免被猜忌。” “平定洛阳后,李世民拒绝了奉命前来有非分之请的贵妃等人。” “秦王部属又多次与后宫亲属产生磨擦,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 “反之太子齐王与后宫妃嫔时常往来,经常联合在李渊面前谗害李世民。” “眼见多次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与皇帝疏远,又为太子齐王所嫉,秦王妃直接出面缓和矛盾。” “长孙氏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 “以弥补丈夫与皇帝的嫌隙,在后宫中为丈夫存留助力。” “在众位大臣的鼎力支持下,高祖李渊最终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 “秦王妃长孙氏等人同心协力,为秦府的绝地反击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正如历史上无数次的皇权斗争一样,兄弟反目终于决裂。” “武德二年因刘文静事件,李渊已冰封过秦王。” “只因内外战事不断,朝廷必须仰仗秦王武功。” “不得不在每次战事吃紧时,一次复一次地启用李世民。” “而事平之后,对战功越发显赫的李世民猜忌更重。” “武德末期,皇帝猜忌日重,太子齐王日渐紧逼,李世民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武德七年,秦府与太子齐王两败俱伤之后,双方争斗进入白热化。” “同年七月突厥再度寇边,情势危急,太子齐王与多数大臣纷纷赞同迁都。” “唯独李世民直谏,认为夷狄之患不足为惧,请求出征讨伐突厥。” “李渊听从了他的请求,但是太子与后宫妃嫔却乘机进谗言诬陷李世民谋掌兵权以篡位。” “之后李渊在城南狩猎,太子将一烈性胡马授予秦王妄图摔死秦王。” “秦王驯马后完好无伤,太子借机令后宫妃嫔妄言天命诬陷秦王。” “李渊大怒,但碍于边境不宁,缺不了李世民这军事奇才,不得不按下此事。”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太子于东宫设宴欲用毒酒加害李世民,不成。” “又和齐王策划在昆明池暗杀李世民,有人得知阴谋并将此事告知李世民。” “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持续加剧着秦王府与东宫间的矛盾,秦王妃长孙氏没有放弃弥缝。” “然而面对丈夫及其部属遭遇的不公和打击,长孙氏越发警醒地意识到摆脱困境的紧迫感。” “此时的秦王妃长孙氏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站在丈夫身后,和胞兄长孙无忌及房玄龄等秦王府僚共同给予丈夫毫无保留的支持。” 柳如是:唐太宗外有忠臣辅佐,内有贤后辅助,因此天下得以太平。 长孙皇后去世的谥号文德皇后,又被后世称为千古贤后。 一个德字,是唐朝时期对她的认可。 一个贤字,是后世对她的赞扬。 作为太宗的皇后,她的所作所为称得上千古贤后。 其一,家事上的一把好手。 在起兵之前,李渊刚任太原留守不到一年。 要说在太原有什么威望,太原百姓对这家人究竟怎么样都没啥认知。 随后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李家就得到太原百姓拥戴,长孙皇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李世民的母亲去世的早,李渊也没有再纳正房,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又不在太原。 当时的李家,长孙皇后实际上才是管理后宅的那个人。 长孙皇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广结善缘还出钱修整了寺庙。 而李家的声望和长孙皇后的仁德也随着寺庙的钟声,在太原百姓心中传播。 伴随着钟声,李世民也开始了晋阳起兵之路。 长孙皇后不仅要自己打理秦王府,还要保证不拉丈夫的后腿,同时也要孝顺李渊。 长孙皇后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治家能力,为李世民四处征战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其中又表现出来的瞻养父母的行动,把一个普通女子的品德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称霸路上的好帮手。 长孙皇后治家是一把好手,同样也是李世民事业上的好帮手。 李世民四处征战,眼见功劳一天比一天大,威望一天比一天高。 李渊不高兴了,太子李建成不高兴了,李渊后宫宠妃也不高兴了。 这就是李世民在武德年间遇到的问题,父亲猜忌,兄长敌视,皇宫中的宠妃同样不待见他。 这个时期的李世民,每天辛苦在外面抢地盘,内部却越来越受煎熬。 眼看矛盾一天天加深,这个时候长孙皇后默默的站了出来。 她常常进入皇宫给李渊请安,又频繁出入后宫与宠妃们交好。 一方面忙着缓解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两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后宫中给丈夫寻找支持。 在长孙皇后的努力之下,最终李渊也没对李世民有太大的动作。 然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步步紧逼,数次差点导致李世民死亡。 而秦王府将士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熬,甚至很多人都慢慢开始离开李世民。 长期积累下的矛盾,也终于爆发,随之便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长孙皇后用行动表示对李世民的支持,也是一种生死与共的选择。 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的帮助,没有让人感到震撼,更多的是润物无声。 就是在这样无声无息中,如同种子一般生根发芽,开始毫不显眼。 当事情发生之后,突然感觉这颗种子带来的力量确实不能忽视。 无声的帮助,最后生死关头的表态,把这种力量化为了实质。 其三,事业上的贤内助。 长孙皇后不仅在李世民称霸路上有所帮助,在李世民事业上同样影响深远。 李世民的皇帝当的潇洒,这其中和魏征、房谋杜断,以及一系列的朝臣脱不了关系。 魏征的劝柬,并不是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李世民肚量再大也是人,时间长了也会发火。 长乐公主特别受李世民喜爱,将公主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这样的联姻,加上又是皇后嫡出闺女,李世民就想给闺女多准备点嫁妆。 这事别人都没啥意见,到魏征这就不行了,以不合礼数为由反对李世民。 于是李世民气冲冲的回到后宫,把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准备严惩魏征。 长孙皇后听了之后,先是安抚了李世民,又大大赞扬了魏征。 还送给魏征很多奖赏,并且还暗示魏征以后劝柬就要这样,出了事可以找她帮忙。 长孙皇后的支持,也为魏征之后的劝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间接的帮助李世民在治理国家的事情上,让李世民在正确的道路狂奔。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甚至把长孙无忌提拔为宰相。 不过没过多久,就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 长孙皇后以汉朝外戚干政的例子,也对李世民进行了劝说。 很多的后宫宠妃,都是希望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强大。 而长孙皇后能在以家族为先的大背景之下,做到这一步,历史上几乎很少。 这里一方面能看出长孙皇后的贤德,对李世民治理国家的帮助。 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她的聪慧,外戚干政是对国家的危害,同样外戚干政的家族都没有好下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