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的,左良玉面对明末活地狱的选择,流寇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左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军纪之坏影响之恶劣在明末是出了名的,为了让自己手下的精锐保存下来,只他便任由手下去祸害老百姓。 …… 当消息通过锦衣卫的消息,传到皇帝的手上,看的朱常淦脸色铁青,“想不到他竟然做出如此选择。” 这次让左良玉与崇祯手下的流寇碰撞,除了“洗白”信王,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对左良玉的考验。 此人勇猛,战辄有功。 但心智不坚,有着多次叛徒体现,比如张献忠败走的时候,他就曾收过对方的金银财宝。 而朱常淦作为后来人,知晓左良玉在南明王朝建立之后,最终选择东去造反,则是他大逆不道的铁定证,此人没有丝毫的信仰。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朱常淦将手中的密报扔进炭火之中,“传令孙传庭,孙应元,密切注意左良玉的动向。” 既然此人不能用,那便只能出去了。 “是,皇爷!” 王承恩领命而去。 如今孙应元在西南方向大量的扩军,忠勇军,已经达到了三万之巨。 山区兵源质量好,农业消耗时间短,民风尚武,平时训练时间长,因此协同作战能力过硬,战斗力凶悍。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便可以形成战力。 是时候拉出来亮亮相了。 在与满清开战之前,练一下兵很有必要。 朱常淦刚想扭身前往承华殿,却听到脚步声,又一个小黄门跑了进来,“陛下,锦衣卫密报。” 朱常淦接过来,看着密报怔了一下。 福王死了! 历史竟然以这样诡异的形态,再次发生了? …… 两日之前, 李定国他们带着福王往武昌府赶,躲过了官军的追捕,却是被李自成部下,即郝摇旗的残部给截住了,听说逮住的是福王。 不由分说,将人给抢了过去。 李定国只有几百人,哪儿能挡得住对方数千人。 流寇们砍了附近寺庙的桌椅板凳,架起了寺庙里面的一个巨大的“千人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料,奇香扑鼻。 干柴劈里啪啦地响着,熊熊烈焰中,巨锅之中,水泡翻滚,雾气腾腾。 除了几只剥皮去角的整只梅花鹿以外,还有一个光头的三百多斤的巨胖活人在里面。 福王盲人游泳一样瞎扑腾,时而窜上水面,时而沉入水底,边嚎边叫,凄惨的声音足足叫了半刻钟。 这个崇祯皇帝的亲叔父、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 福王朱常洵。 就这样被数千流寇、饥民争抢着……吃入了腹内。 华夏两千年历史,被当作一道食材的王爷,仅此一位。 “给,快马加鞭赶到武昌府!” 李定国虽然没有将福王给带到武昌府,但他却还是让人洋洋洒洒地将整个过程给写了下来,让人给信王送了过去。 在他看来,皇族是农民起义军劫富济贫的首要对象,自己这个投名状算是齐活了。 …… 此时的武昌府,崇祯离得更近,但却刚刚才接到福王死了的消息。 “王体肥,重三百余觔,贼置酒大会,以王为葅,杂鹿肉食之,号福禄汤……”崇祯看着这些字眼,浑身颤抖。 这是自己的亲叔父啊! 关键造成这一切源头,竟然是自己? 原本在洛阳好好的,吃香的喝辣的的,安享富贵,就因为自己当了反王,李定国这狗东西为了投奔自己,才有了这一遭。 崇祯死死地攥着椅子的把手,整个人如被人按在水里,无法喘息。 襄王看着儿子如此的激动,便接过来奏报的信件,整个人也是后背发寒,脸色发紫地骂道:“怎么……怎么会?李定国……这狗东西,就这还想投靠,他怎么不去死?” “让他滚,敢在武昌府出现,老子人头不保。” 襄王气的咒骂不停,将老韩、老瞎子等人全吸引了过来。 闻听消息,也是面面相觑。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李定国……”老韩的脸上也是一阵的抽搐。 别人不知道信王的底细,但他还是知道的,可……这话没法说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