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霎时间,呼声震天! “你们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吗?” “有!” “有!” “……” “你们会为百姓做主吗?” “会!” “……” 朱常淦让锦衣卫的人上场,再次给他们每人一本《海刚峰的一生》。 大明上下从这一刻开始,正式迈入‘向海刚峰学习’的浪潮, …… 皇城之外,呼声直插云霄,朱常淦终于与恋恋不舍的士子们分开,回乾清宫。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不得不说,刚刚自己都有些热血沸腾。 “皇爷,您喝口茶!”王承恩第一时间将随身带着的一壶茶递给了皇帝。 以前皇帝从没有这样要求。 但两个月前,他发现皇帝总是口渴,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和麻士维说一声,先别让这些士子们离京,让他们再等几天,就说……离别之际朕还要给他们一些礼物。” “是,皇爷!” 王承恩不时地看皇帝一眼,眼神之中带着极其复杂的情绪,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累。 心累! 一个贴身太监,竟然连皇帝的基本盘都不了解,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就如今天这样,皇爷什么时候有如此口才,自己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以前别说就是多说几句话,就已经脸红耳赤。 即便是后来登临大位,在朝堂之上,也是一个惜字如金的典型,每每被朝臣们以祖制、圣贤之理说的恼怒,骂人的时候,都不曾多骂几句。 倒是气急之下喜欢摔东西,喜欢下令杀人。 他从不曾想到,皇爷竟然有一天会这样和这些士子谈笑风生,并且煽动的他们热泪盈眶,双目通红。 所以,要说震惊,他其实才是整场见面会最头大的。 王承恩是真的累,不仅白天累,晚上也累。 白天事情多,操心的地方也多,一出接一出,他都不知道皇帝会做出什么事情出来。 晚上更多的是担忧,对皇帝身体的担忧,皇爷的病,他已经彻底摸不住脉了,别说是他,就是御医过来,也是不住的摇头,根本看不出来任何病。 最关键,白天和晚上落差大啊,摸不透,压根就摸不透……以至于王承恩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王承恩?” “啊?” 王承恩猛地反应了过来,才意识到自己跑神了,“皇爷,我这就去办。” 此时的朱常淦却是在想着送这些士子些什么东西,“有了,去兵仗司,把王徽给我叫过来。” 王承恩此时还没有离开乾清宫,闻言连忙又扭头回来,“是,皇爷!” 正打算出去,有小黄门跑了进来,“皇爷,漠南蒙古的急报。” “拿过来。” 王承恩又连忙接过来,小跑着来到皇帝跟前,递了过去。 等朱常淦看完,刚刚满清的热血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急报之中,曹化淳上奏,先是讲了自己杀敌一万八,灭漠南蒙古六部,随即讲到因后金援兵赶到,形成对峙。 四大营牵制了满清八万兵力,希望皇帝下旨让辽东出兵,关宁锦沿线对满清出兵,逼迫后金鞑子军队回防。 除此之外,那就只有一种笨方法,就是拖。 与后金八万大军对峙,比拼双方的后勤能力,看拖到最后,谁先承受不住。 朱常淦眉头紧皱,让关宁锦防线、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出城去和满清鞑子作战,岂是那么容易的。 关宁锦一线不能说已经脱离了皇帝的管辖,但已经是辽东世家,那些兵马与其说是大明的兵,不如说是他们自己的兵。 让他们派人出城去和满清打野战,逼迫清军回防,几乎等同于让他们派人出去送死,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踌躇,朱常淦突然瞥见了熊文灿的奏疏,“有了。” “王承恩,替朕拟一份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