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在光线昏暗的黄静霞,几乎看不清东西,行动困难。 但得益于朱常淦这两个月对三大营的投入,三大营在平日里除了粮食之外,大量的粮食、蔬菜,甚至时不时地可以吃到肉。 相比两个月前的三大营将士有了本质的提升。 “放火龙!”明军一名千户大声吼道。 紧接着几个明军士兵将一枚枚“火龙”。 “嗤嗤……” 所谓的火龙,其实就是火箭。与后世的火箭有着极大的不同,与火焰喷射器有些相似,这东西在宋朝就已经极为普遍了。 龙身、龙头、龙尾,龙身为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 点燃之后,龙尾、龙身的火药推进火龙向前,飞向敌人,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可以起到纵火的目的。 射程可以达到1到两公里。 但在这里,“火龙”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照亮士兵们的视线。 几十枚“火龙”散落在明军前方各地,将周围的环境给照亮。 “五百步!” “三百步!” “……” 有了“火龙”的帮助,明军可以清晰地知道清军的距离。 达到一百五十步的时候,一声铜锣的声音轰然炸响,火炮轰鸣。 将一颗颗炮弹给打了出去。 紧接着,唢呐的声音响起。 火铳兵开始扣动扳机,战场之上瞬间充满火药的气息,死亡笼罩了前方区域。 晚上,号令旗已经无法看清,所以最有效的便是铜锣和唢呐。 鞑子骑兵一排排的滚落马下,关键他们看不清明军在哪里,便已经倒下,无形之间,心头多了几分难掩的压抑和恐惧。 即便他们冲到了明军的跟前,当他们反应过来,却发现陷入了白杆兵的冲冲包围之中。 直接被一排排的长矛给刺穿,挑落马下。 多铎作为贝勒,平时吃的山珍海味,自然没有夜盲症,看到这一幕,几欲吐血。 明军这边,火铳兵不断的往前行进,后面的火炮同样往前走一段时间,就一字排开,朝着前方的清兵骑兵一顿狂轰。 “开炮!” “放!” “再放……” “往前行进!” 火炮营的指挥千户,震耳欲聋的轰鸣让火炮营的将士们已经快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所以他只能将用尽所有力气,敲在铜锣上。 一声是开炮,两声是往前进。 无数的铁球砸进鞑子的营帐之中,十几斤重的实心弹带走几个鞑子之后,依然没有停歇,从地上弹起,再次落入鞑子人群之中。 大量的清兵人马被砸翻,凄厉的惨叫声不断响起。 战马嘶鸣,到处乱跑,将马背上的鞑子给掀飞出去,又被后面紧跟着的马匹给踩踏而过。 火龙、火炮、火铳不断地往前推进,将鞑子给压的抬不起来头。 此时的勇卫营、京营、白杆兵的骑兵以及不少的步兵,则护在两翼,防止鞑子的骑兵偷袭,白天的时候,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火炮继续往前推进,朝着前面打!” 曹化淳下令道,不管前面有没有人,射程即正义,只要火炮的炮弹发射过去,就可以减少明军的行进阻力。 …… “从两翼冲锋!”多铎此时已经打红了眼睛,再次组织起了反击。 按照这个行进速度,自己根本就不可能阻挡明军一个时辰,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冲锋。 但经过两次冲锋之后,他的镶白旗从原来的九千多人,已经减员到了不足七千人,其中还有不少伤兵,真正能战的也就六千来人。 被打中的清兵,无一不是浑身血肉模糊地倒下,有的一时半刻死不了,凄厉的嘶吼,让他们心中的恐惧陡然增加。 面对前方喷薄而出的凌厉火光,他们竟然胆怯了。 没错,鼎鼎大名的镶白旗,竟然在这一刻心寒、发憷了。 上百门火炮齐射,那场面实在是太过震撼,看着他们头皮发麻,后背发凉。 明军计算着火龙边上冲过去的鞑子身影,以计算距离。 唢呐声再次响起。 “放!” “再放!” 勇卫营和京营总共六千火铳兵在这一刻,如蓦然露出死神镰刀,开始收割鞑子的性命。 一排接着一排的火铳兵在此刻齐射,密密麻麻的弹丸如台风扫落叶一般,被扫中的人马,身上全都是血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