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重要决定-《重生之铁腕》


    第(2/3)页

    对于张子兰释放出来的善意,赵长天同样给予了真诚的回应。

    看着张子兰面带笑容的离开,赵长天的心情很不错。

    他知道,自从张子兰来到昌县,虽然因为方文天的原因,在表面上和自己达成了合作约定,成为了政治盟友。

    但张子兰一直都对自己是保持着戒心的,这反映在:在一些无关大局的工作上,两个人基本会保持步调一致,彼此给予对方支持。

    但在涉及到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张子兰的立场就会摇摆不定,甚至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之所以如此,固然有着见解不同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却是张子兰对他并不信任。

    在限制放水、制定应急预案上都是如此。

    今天张子兰表现出来的态度,在赵长天看来,应该是非常有诚意的。

    实际上,这种情况,正是他一直想要争取达到的一个目标。有了张子兰的全力支持,他才能顺利的展开一些工作。

    关于张子兰的事情,只占用了赵长天片刻的的思绪。

    之后,赵长天就把注意力投入到了眼前的工作当中。

    上万套房屋,在一个月内建成,以昌县的实际情况来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从资金上考量,在精打细算的情况下,尽量压低成本,一套房屋也至少需要五千元的成本,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五千万。

    但实际上,以昌县目前的财政状况,在大副压缩其它各项开支的情况下,甚至连一千万都拿不出来。

    省、市的资金援助加起来,估计也和这个水平差不多。

    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资金上还有一大半的缺口。

    这3000多万的缺口,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但昌县毕竟是一个穷县,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也是非常有限的,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如果昌县背负上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之后,估计今后几年的财政收入将有大部分用以支付银行贷款,将没有能力进行其它需要财政支持的项目,无疑会极大的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综合起来,从目前的资金状况看,最多可以支撑半个月的时间。

    除非采用偷工减料以及其它一些不负任的做法,大副削减资金支出,才有可能支撑到重建工作完成。

    但这显然是赵长天根本不会考虑的。

    其次,在人力上考量。正常情况下,在农村建一套三间的平房或者瓦房,至少需要十个劳动力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可能完成。

    那么,也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考虑到流水化作业的因素,将所需人员大幅减少,也需要至少一万精壮的劳动力参与到重建中,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施工任务。

    而在几万受灾的群众中,精壮劳动力只有不到8000人,还有2000多人的缺口。

    人员相对于资金上的困境来说,倒是比较容易解决。在付出一定的酬劳之后,能迅速的填补缺口。

    仔细的思索一番之后,赵长天对眼前的形式已经非常清晰了。

    钱!只要钱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其它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而能否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就要看募捐所能取得的成绩。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赵长天有一定的信心,但他的信心毕竟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至于事情能否按照他的估计发展,还是个未知数。

    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过得飞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