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此处,廖老中医拿起水杯喝了口水,继续道:“辨证论治既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与辨病论治有别。对症治疗中的“症“指症状和体征,即患者自身觉察到的各种异常感觉,或由医生所感知的某些体征。就比如那癌症病人的胃痛、呕吐等等。对症治疗是以症状和体征为主要目标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而辨证论治中的“证“是对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或某类型病机的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因而它能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疾病的本质。” “所以,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者关系,在分析症状的基础上认识疾病和辨证,治疗宜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对症治疗仅作为补充。这样既可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又可抓住由于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的证。” 颜书博一边听,一边迅速将廖老中医所讲记在笔记本上,师傅所讲的涉及知识有点复杂,但也无外乎对症治疗、辨病、辩证论治,对症治疗倒也好理解,就拿胃癌病人来说吧,用药缓解胃痛、呕吐叫对症治疗,西医里也是这么个叫法。 但是辨病却是却是第一次听说,按师傅话里意思,应该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外加检查结果,诊断出病人的具体疾病,就像胃癌。 辨证论治则是中医里的说法,按师傅的说辞,要比辨病复杂的多,要通过四诊合参。 想通个中区别后,颜书博全身莫名一轻,不过想到古代没有检查仪器时,突的冒出一想法来:“师傅,古时候祖辈们没有仪器做检查,他们又是怎么诊病治病的呢?” 廖老中医对颜书博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行为非但毫无不耐烦的迹象,反而目露赞许之色,对后者甚为欣赏,因为后者所提出的问题每每切中要害,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喜欢提问的吕薇则毫无规律可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七八糟问一通,问完之后过不了多久又继续问相同的问题。 即便是修养再好,面对吕薇这般人,终有受不了的一天。 两人有着明显的天壤之别,说得难听一点,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杜梓阳跟两人又不同,平常一副啥都懂的模样,但一旦提起问来,却狗屁不懂,属于那种不学无术之徒。 一想到此,廖老中医颇感遗憾,自己空有一身医术却无人继承,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憾事,好在上天眷顾,送来这么一个好苗子。 颜书博可不知道他在师傅心中的评价颇高,即便是知道了,也只能权当一笑,现在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他面前,那就是拿父亲的病无能为力,既无傲气的资本,也无傲气的底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