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端午肉粽-《长水村种田手札》


    第(2/3)页

    想哭!

    这次端午做粽子,不仅馅料做了几种,连包粽子的粽叶都准备了好几种,有芭蕉叶,箬竹叶,也有芦苇叶。

    因着当地的风俗,所以做的最多的还是肉粽。

    将新鲜的粽叶洗净,然后放进开水锅里煮三到五分钟,捞出晾干。

    糯米快速淘干净后,装到一个直径一米多、高三十厘米的大木盆里,杨师傅便往里面狂加清油、酱油等其他的一些调料,然后和匀。

    肉粽里包的肉也是提前腌制好的,把皮去掉,肥瘦肉分开,切成大约三到四厘米见方的肉块,肥瘦肉块数的比例在一比二比较合适。

    往肉里倒料酒、酱油、盐和一点,鸡精,酒多一点,酱油少放一点,然后搅拌。

    顾况蕴就看见杨师傅将这些调料都放进肉里后,就一直用手搓,直到肉泛出白沫。

    顾况蕴表示不解,“杨师傅,你这光和肉都已经揉了十多分钟,应该已经和匀了吧!”

    杨师傅呵呵一笑,“这肉啊,要揉出白沫了,才说明味道已经完全吃到肉里面,这会儿功夫还没到,还要再揉一会儿。”

    顾况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觉得中华厨艺真是博大精深。

    等到肉和糯米充分混合之后,木盆里的糯米也呈现出一种油亮的酱油色。

    杨师傅一说米和好了,大家就搬着个小板凳纷纷坐在了木盆边,林舒华挨个在他们旁边摆上小桌子,上面放上粽叶、剪刀,还有线,都是包粽子的工具。

    “去年端午节的时候还在镇上呢,没想到今年咱们就到村里来了,大家还聚在了一起。”柳外婆拿起一片粽叶,第一个说话了。

    “是啊,去年老头子我一个人在镇上冷冷清清的,也就端午那天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来了一趟,带的都是下面的人送的粽子,自己也没包,过得挺没意思的。不曾想,呵呵,今年咱们居然这么多人都聚在一起,特别是还能吃到老杨做的粽子,这人世啊,真的太多变化咯。”杨老不会包粽子,但并不打扰他学习的热情,大家都在这里,唠唠嗑也挺有意思的。

    他一边和杨师傅学包粽子,一边和大家说着话。

    “咱们这样也挺好的,都在这里生活,平时也能说说话,可比你一个人在青阳镇上孤单单地好多了。”杨师傅呵呵笑了两声,接话道,“唉,对了老杨,端午你儿子他们过来吗?”

    杨老说,“之前打电话没说,想来这两天就会打电话回来了。对了,小蕴啊,今天出锅的粽子给我留上二十个,明天让小陶给我带到省城去送给你杨大哥。”

    “诶,好嘞。”顾况蕴朗声应道。

    正好这批粽子出来,她也准备给省城的二哥和韩清逸送上一些粽子,还有海城的婉君姐。

    顾况蕴看着越堆越多的粽子,想了想,对着她妈说道,“妈,正好今天家里包粽子,要不顺便就把大舅他们叫上,来家里吃顿饭吧!想来端午的时候表嫂和大舅妈都要会娘家,今天咱们就提前过节了。”

    算来,外公外婆也好久没见浩浩了,两老人估计也想他们了。

    外婆听见顾况蕴的话,眼睛也是一亮,嘱咐林舒华,“让你大哥把浩浩也带来吧,我的乖孙哟,好久都没见了,怪想的。”

    林舒华轻笑了一声,擦了擦手进屋打电话去了。

    “今年小蕴也种了糯米吧,等过年的时候咱们就能用来包汤圆。”林冬青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是,第一年种,不知道产量怎么样呢!”顾况蕴说。

    以前家里没有种糯米的经验,所以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好。

    “之前稻子开的时候我去看了,稻开了挺多的,想来今年产量应该是不错的。”顾建平答道。

    “话说,每年入夏我都会听到新闻里说,哪哪哪又遭台风了,怎么今年到了长水村从来没听到这样的新闻呀,你们这儿不是临海吗。”杨师傅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开口问了出来。

    林冬青高深莫测地一笑,“呵呵,行云老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长水村历来都是个风水宝地,从古至今本来就不容易有台风经过,每年偶尔一两次,威力都不大,所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杨师傅闻言,忍不住伸出大拇指,“不错不错,咱长水村真是个宝地啊!”

    华国沿海地区每年深受台风的影响,每年夏天都会因为台风的侵袭,对所经过的地区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