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三春七夏》


    第(2/3)页

    他一时间既恨且怒,五味杂陈。

    徐清向他问道:“我想知道就你刚才所说不至令景德镇沦为一盘散沙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这一点他早就提到过,方案里也一再强调,他不知道她真实的目的是什么,下意识思考其中的陷阱,握住麦克风的手渐而收紧,连带手臂上青筋暴露,因为发力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

    他调整姿势,将手肘整个贴靠在讲台上。

    徐清发现他脸色苍白,嘴唇没有一点血色,回想先前在被人安上千古罪人的骂名时,他走向讲台的那一段路,她甚至以为他会当场倒下去。

    想起小七手里的保温壶,她不禁心中一紧。

    此时程逾白给出答案:“坚持原创和手作的工匠精神,是我认为景德镇陶瓷目前最大的竞争力。”

    景德镇近些年来的旅游报告已充分显示,有很稳定的一部分消费力量都来自于创意市集。每周末的乐天陶社和晚上的陶溪川给学生和创作者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集售卖,从而吸引大量中外陶瓷爱好者。

    这些买家从全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不仅促进了文化的沟通,还让“景漂”们无处安放的梦想得以扎根——都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而景德镇包容万千,即便是很小众的一个圈子,在这里也能得到回响。

    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通性,就是回归创作本身,将爱好转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渐而成为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坚持原创和手作是目前景德镇绝大多数集成店的基本门槛,也是这些人互相吸引的根本原因,让作品富有表达,才能与社会产生共振。”

    艺术品会说话,可以同智慧进行交流,创作者表达意识和观念,买家们以此感受工匠的思想与精神,这些人文情怀才是构建市场价值的核心力。

    为什么至今还有人会走遍大街小巷,寻找一个完全依赖手工的剃头师傅?就是因为从一个慢的、原始的、回归手作的生活里,可以看到很多平常再也无法看到的现象,也能体会到珍贵的、正在流失的情感。

    而景德镇对于传统技艺、手工的延续和回归,让更多年轻人正在发现和来到这样一个梦寐以求的伊甸园。

    徐清也曾幻想过那样的日子,像三宝村的艺术家和手艺人们一样,回归田园的慢生活,在精神的牧野无忧无虑地挥洒热情,可现实是:“这盘看似凝聚的沙子,每一天都在快速流失中。它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理想到达之前,在得到微弱的共振和回响之前,可能就已经被市场淘汰,甚至消失在这个世界。程逾白,你想过吗,这些人应该如何活下去?”

    程逾白几乎颤抖地无法自话。

    他明白了,他猜到徐清的点要打在哪里,而这一点,他早有所料,只没想到来得这么早。

    “我……”

    他还没想好如何解释,徐清就提高声音,喊他的名字。他在一片混沌的白光中努力集中精神,看清她的面孔。

    徐清眉头紧锁。

    他一定出了什么问题,身体不舒服吗?那要继续下去吗?是趁他无力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还是暂且收手?

    徐清看向徐稚柳,徐稚柳亦看向她。

    她想到曾经与《大国重器》的一步之遥,想到那个雨夜受尽的羞辱,想到无数个黑夜痛苦的根源,沉默良久,终于再度开口:“景德镇有多少设计公司和陶瓷加工工厂,你计算过吗?考虑过这部分人的生计吗?”

    程逾白知道,她不再是曾经的徐清了。

    她不需要再对他心慈手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