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棣彻底绷不住了,他此时对这拍卖会都没了兴趣,急于解决宗室分封的问题。 然,朱高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他前世是没有亲王郡王宗室一说的,道,“爹,儿子以为,人活着的最大的价值便是创造价值,而不是成为这个社会的累赘和包袱,皇爷爷他老人家从小到大吃了不知道多少苦,才希望子孙后代衣食无忧。愿望是好的,但对后世子孙,却未必是好的。” 照理说,晚辈不该评论长辈的过失,但此时,这里只有父子二人,朱棣也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便没有阻止,而是道,“你继续说!” “儿子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其中有一句话,让儿子触目惊心。” “哪一句?”朱棣心中已然知道是哪一句,但还是忍不住问儿子,他想要听儿子亲口说一说。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爹,如此,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儿子以为,无论何人,都不该仗着身份地位,无止境地占据资源,比如田地。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赚取优握的生存条件,但不能凭借身份低位,抢夺大明的资源。” 朱棣点点头,“说说,你的想法。” “宗室封爵,可分两种,降等袭爵和世袭罔替。比如,若父亲觉得宁王叔在这次靖难之役中,对爹帮助大,可将宁王叔的爵位定为世袭罔替,就是每一代都可承袭宁王叔的亲王爵位,除非后世子孙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而降等袭爵便是王叔们是亲王,等到了侄儿这一辈,就是郡王,。” “但儿子不觉得王叔们的每一个儿子都应当袭爵,嫡子可袭爵,若无嫡子,庶长子可袭爵,其他的儿子们,一律降为辅国将军或是奉国将军,不赐田,只给少量俸禄,不饿死即刻,而这俸禄也只到十八岁,长大了便该自食其力。“ “那他们靠什么生存呢?” “可读书,可习武,可经商,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若是能够为朝廷立下功劳,儿子以为也可以封爵。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儿子想,没多少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 朱棣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