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传言说,朱淑真她的初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书生,两人互相爱慕,难舍难分。 然而,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朱淑真追求自由恋爱之举,显然是得不到家人同意甚至是祝福的,她的初恋无疾而终,父母为她包办了一门亲事。 在出嫁前,朱淑真无奈的写下一首诗, 名为《秋日偶成》 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肖郎万首诗。 也就是说,她的少女时代就要结束了,但还不知所嫁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只希望自己嫁的是一个温文尔雅、能诗善文的才子。 可见虽然她这里仍对人生的另一半充满了希冀。 在这样一种保守的年代,朱淑真这样的一个女子已经算是开放而大胆的了。】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朱淑真嫁的是一个落试男子,只是花钱谋了一个小吏,但不通文墨,没啥才学,这与朱淑对伴侣的要求相去甚远啊! 也许这真是命中注定,一个人越想要什么,就越得不到什么。 对于丈夫的无才,朱淑真在《愁怀》里这样抱怨: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何生连理枝。】 【想必对于嫁给了一个没甚才华的男子,朱淑真的内心窝火至极,甚至十分愤怒。 她恨不得自己变成男儿身去参加科考,说不定还能高中。 但是在古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即便朱淑真对丈夫有多不满,也只能诉诸诗词了。 后来,捐了个小官的丈夫要去外地上任三年,她只得跟去。 这三年里,她寂寞无聊,苦闷至极,没有亲人在侧,只能写就一篇篇断肠词,将自己的苦楚和烦闷寄之于诗词之中。】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