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这要不要推广-《回档1986》
第(2/3)页
道路干净了,一些老街古巷的石板路包浆都被刷了出来,成群的红袖章一边拿着喇叭喊话,一边监督随手乱丢垃圾的不良现象。
沿街的墙上都粉刷了一遍,即使只是简单的用石灰涂一遍,整体看起来也明亮了许多。
街头巷尾的小摆设也安上了,什么青石碾子老磨盘、种地的耩子摇橹的船,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郝刚细心地看过去,真的发现了很多从没听过的故事和传说被刻写在木板和墙面上,连自己土生土长的海川人都新奇的不得了,外面过来的客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祁家的面馆正在半停业装修,老工宣队的伙计们都跑来帮忙了,既然郝刚说了要复古,那就照着记忆中小时候的样子弄呗,小时候的房子是什么样,大家都清楚。
吃面的人很多,都挤在面馆的角落里,窸窸窣窣的吞吐着,面好是一个原因,听曲也是一个原因。
歇息的间隙,几个老伙计会不时地来上一段,老板娘算是彻底放飞自己了,拿出当年当家花旦的派头,把压抑多年的旧风情又拾了起来,咿咿呀呀地调子倒是吸引了不少老客。
海川人很聪明的,祁家面馆搞出来这一新的经营思路,马上传开了。
很快,海川各地都出现了跟风者。
海川过去不是就一家工宣队,当时街道有,乡镇也有,企业有,县城也有,一时间哪些被遗忘在过去角落里的“能人”都被挖了出来。
海川的空气里一时间飘满了笛子、二胡、扬琴、唢呐等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乐节还没开始,海川自己倒是先热闹起来了。
省里宣传部门领导过来指导工作的时候,看到海川这种局面,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海川还有这样的音乐底蕴,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啊。
有这样的音乐氛围做底子,这个音乐节怎么可能搞不起来?
海川人是真有思想的,这要不要推广?
宣传部门有想法了。
7月10号,送走了老的高三,郝刚他们就是新的高三了。
高三哪有暑假,元月没回京城,苦哈哈是要继续补课的。
郝刚不需要补课,他的战场在京城。
和李老班反复探讨之后,郝刚决定先行去京城备赛,这次来学校,就是准备和元月告别的。
在京城一呆就将是大半个月,不能不跟元月打个招呼。
在众人艳羡和祝福的目光中,郝刚郝刚得意洋洋地走进教室,然后在元月高冷和不满神色中灰溜溜地离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