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玩好就行-《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两人能做许多年的朋友,至少在某些方面还是特别一致的。
至少智商不会相差太远。
说到智商一词,其实很虚幻。
每个人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自然有不同的优点和擅长的地方。
李白曾经说天生才必有用,也算最早的认识到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人才了。
比如有人擅长吃,有人擅长玩,有人擅长用智慧解决问题,有人擅长用情绪制造问题,还有人懒懒散散的旁观事不关己便不会有半点动作。
说到底,最后只是社会需要不同性格和不同才能的人,才叫每一个平凡的客体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有人不凡,底下有这无数平凡的人衬托。
总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作用。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类社会能够真正的自由,当然,沈三问其实知道这样的自由并不见得好。
可是不妨碍他一个现代人,憧憬这种自由。
他自己是达到了,在许多人给他铺垫的前提之下,衣食住行都得到了解放。
如果这社会人人向他一样,很快怕就是人吃人了。
社会概念最初形成的时候,谁让人有饭吃,谁就是老大。
国家概念最初形成的时候,谁手里有权力,可以分配粮食,谁就是老大。
后来家天下形成,权力分配的权力被定格,又变成了谁能让他们手中的权力更大,让他们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畏惧,谁就是老大。
后来发展了许多年,变成了大家都能吃饱,谁能让人活的很好,在一处受了挫折,总有更多的乐事让人忘记这些烦恼,很多界限开始模糊,变成更为简单的谁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就是老大。
再以后,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人吃饱,人人得到相当程度的自由,一定是谁能让大家开心谁就是老大。
沈三问这么总结的时候没有发现,最后回想起来,这还是受限于他所学的知识。
这不就是社会学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吗?人类渐进的五种需求。
大抵有时候,读书太多,终究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有些认可的便深入灵魂和骨髓,被反复的换着形象出现。
遇到事情,也会从自己能接受的设想出发。
不过多学一些,总比浑浑噩噩的活一生来的好?
沈三问想着王彬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