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改进造纸术-《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第二步的打浆虽然也耗时,但是不需要三个月的浸泡,数天的时间是非常能接受的,毕竟人工造出的精品,需要的是庞大人力来维护,只要不是大自然需要的大量的时间,这一步都不需要过多的干预、改进。
第三步,是加入粘稠和捞纸,如今木匠工艺可以达到自动捞纸的地步,但是相对应的,精确度和质量恐怕没有而今的手工纸品高。
第一步,耗费了十分之九的时间,也是如今造纸效率低下最重要的原因,沈三问问过,三个月是去除竹质渣滓,造出白纸最短需要的时间,否则纸张中的滓质和黑点会毁了用纸人的心态。
怎么改良石灰水泡竹,缩短时间便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场地有限,一年内仅能泡竹四次,以夏季芒种节气造出来的纸张最好。
沈三问将这些要点列在纸上。
同时,在最后加上一句,米糊这类淀粉粘稠剂,可以用粘性强的植物汁液代替,用食物来造纸,并不适宜十分大规模的扩大生产。这个无关紧要,只是一个小改进。
有着高中物理知识的沈三问只知道,这浸泡的过程中,竹质中的纤维留下了,但是木质成分却消失了,但是到底是酸性综合还是碱性综合,还是一系列的反应,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他,一无所知。
石灰水虽然是碱性物质,但是他放置在水中,发生的反应真的难说。
一无所知,便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来改进,用最简单的酸和碱来浸泡,得到答案。
而最简单的一种酸便是,盐酸。
最容易得到的碱性水,便是小苏打。
他的试验也很简单,取最小最嫩的竹块,放入两种水中浸泡,能够最快产生软化反应的,便是他需要的材料。
期间,沈三问向崔玄传达了这个喜讯,一旦能够在改良第一个步骤上取得成功,改进造纸术,后面的动作就全部能加快,他们的梦想就能早日实现。
崔玄对此的表示是:呵呵。
从汉朝,到大周,这千年的时间,改进了多少次,终于在此时归于沉寂,他本以为驸马爷会有更好的替代纸张的物品,比如人手一块小黑板,或者是其他方案弄到免费的纸张,谁知道,这个人居然这么不靠谱的想要改进造纸术!
他若是从小接触造纸术的工人,崔玄便相信他有这个能耐了,你一个养尊处优的驸马,自己想办法,还不如朝廷下重赏求改良方案呢。
崔玄觉得,这希望啊,越来越渺茫了。
沈三问浑然不觉,这是化学啊,去除木质,得到纤维质,然后顺利造纸,功在千里,利在当代,是最为完美的方法。
小黑板这些的确能够让人学习写字和识字,但是绝对没有白纸黑字一笔一划写下来,然后对照着查错补缺方便,教师也不可能一次次收集厚重的小黑板来纠正每个学生的错误,毕竟,那是会被抹除的,记忆力会不够深刻。
只有白纸黑字的写出来,才是教育的出路,才能为第一步打下最好的基础。
十五天之后,弱酸水和弱碱水分出了胜负。
每天都要检查一边竹子的护卫兴奋的报告沈三问,“酸水里面的竹子变软了!”
沈三问也兴奋的跑到了装着两块竹木头的水碗前,拿出来反复瞅了瞅,这变软程度,对照竹子的柔韧程度来说,真是微不可查。不是每天检查的人,还真不好触摸出来。
靠这样的水,三个月,百分之一万的没有石灰水来的有效。
看来还是得下重手,既然酸是有用的,那么用强酸就好了。
对,用硫酸啊!
好在,张扬已经把煤炭炼制提上日程,虽然捣鼓了大半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果,但是突厥人幸不辱命的把冶炼煤炭除毒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硫酸,提炼出来了。
所以说,关键时候还是要靠兄弟。
张扬给沈三问寄送了三小瓶用贵重的琉璃盛放的硫酸,北上突厥的商道正待修建完成,以后的运输也会方便许多,来大周这些年,沈三问真的没有做多少无用的事。
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无意的,但是好人总有好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