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试验-《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在这之前,沈三问带他去看了他自己亲自带回来的树。密密麻麻的种在庭院中,每个树脚都有浇过水的痕迹,粗略的给他们指点一下。

    好像没有更多的注意事项要交代,沈三问放他们出府。

    之后,沈三问挠挠头,他们的父辈还没怎么想好过渡和搪塞他,这群小年轻倒是先反了。那些人老大人反应过来,他们种的树不是为了乘凉,而是为了造林计划,该咋整。

    杨平等一众人出了府,又围成一个圈。

    杨平吩咐道,“咋们一人在家里种几种树,口径一致,别被套了话。就是想给家里增加点绿景,只要不是什么不吉利的树,家里是不会有人反对的。开始恐怕还得盯着,免得被混小子们连根拔起了。”

    “恩,反正就两月时间,大家都是孝心,他们不会怀疑的。”

    “咋们真的能找出驸马需要的树种?”

    杨平:“毋庸置疑啊,咋们这么多人,就算找不到,也能排除那些树不能用,两月找不到就半年,半年找不到就一年,别灭了咱们的威风。”

    有志者事竟成嘛。

    安排好统一口径和任务,各自领着各自的任务回家。

    种树。

    杨家少爷倒是直接把这事往上面汇报了,他是世子,只不过在这洛阳城,比起有些大家族的庶子都不如,父亲一直想着攀姻亲给杨家一分活路,他作为儿子,心里一直想着做些什么。

    至少,他是爱这个家的。

    不然,有人欺负到头上,也不会立刻就叫人上山。

    整个杨家,就算舍一些富贵,哪里有世子的前途重要。杨家不是一般的贵族,那是隋朝时期洛阳最辉煌的家族之一,子孙后世倒是出了两个贤人,但没什么鬼用,杨家真的是一日日的落败。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与皇室的关系不够亲近。

    哪怕武则天登基,他们依然是边缘人。

    但凡有个机会亲近一二,砸锅卖铁也值得啊。富贵,还不就是宫里那几位一句话的事,那个出身卑贱的来俊臣凭什么骑在这么多世家大族、皇族贵戚的头上,因为陛下信任他。杨家,对这些自然懂得多,所以杨平也有信心能得到支持。

    其他人,大多有心眼的自然是瞒下来了,有点人家里不需要这条出路,他们可是为自己谋的前途啊。正在富贵日子上的人,永远觉得自己会有退路。哪怕辞官被贬,现在陛下也没怎么开杀戒了不是吗。奋斗一辈子积累的财富,能代代相传的田产祖地,总不能被沈三问三言两语就忽悠着种树造林了吧?

    若真是国民大计,早该商讨国库该拨多少款,每个地方有多少指标了。许久都没有消息传出,这事当得了真?他们自然认为沈三问又想着什么主意,忽悠他们无私奉献为国出力。

    这些年,这位驸马可是不动声色,一分钱不花的办成了很多事。

    劝农的画册,算是最大的花销了,可人家收获了多少名声,一点都没亏。

    他们在等,出力出钱都是没关系的,可是这之后,能得到什么?

    十年读书人,三年老油条。

    现在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沈三问从没想过从朝廷办什么事,只要地方官愿意向上爬,这事就砸不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选出最好的树苗,与一群老油条虚与委蛇没必要。

    两个月很快过去,略带寒风的春日,逐渐追逐着炎炎夏日的步伐,向往温暖和阳光。

    杨平轰轰烈烈的种树计划,也失败了九成,不浇水,树怎么能活?大树都是深深的扎根底下吸取水分,树叶又高高的立起,迎接阳光。

    会有树不喜欢水吗?

    就像生活在陆地中的鱼,生活在水中的猫。

    不存在的。

    这玩意就是个喜湿、喜阳的。

    不过,这是杨家崛起计划的一环,整个杨府真没闲着,每人分配了一棵树,懒惰的人自然是一周一次水,可总有几个勤快的,每天都浇水。

    虽然阴天居多,这些勤快的人喂养的树苗还是勇敢的坚强的活下来。

    公子哥们,也有能将树植成的,他们想要种的树,家中自然有不少人是上心的,他们没动作,旁人愿意帮他们打理树。浇水,不是植树很重要的事情吗。

    总是有人懂得。

    至于沈三问的那些树苗,他每天都吩咐人浇三次水,差不多都活了,除了一部分真的不适合移植的。

    所以,他失败的更加彻底。

    这是要选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打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