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乱宫廷的嫪毒害死了他?-《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第(2/3)页
一日,嫪毐醉酒,竟然口无遮拦地将自己私通太后的事情当成吹嘘的谈资说了出去。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嫪毐不但没有谨慎处理,反而颇有些小人得志般的洋洋,甚至称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更是与赵姬有了孩子,还露出口风,说等到嬴政身死,就将皇位交给这个孩子。
嬴政原本就对当下的朝局颇为不满,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这已经关乎到了他的出身血统、统治根基。如此的冲击,对于秦王嬴政来说,是绝无法忍受的,这一次,即便是得罪母亲,他也在所不惜了。更何况,虽然会得罪太后,但是他更在意皇权,就算是太后不满,为了自己的稳固统治,也必须要以雷霆手段,迅速平息。皇权面前,所谓的亲情和面子,都没有任何价值。
于是,秦国国家军队和嫪毐等势力的门客家卒发生了激烈的流血冲突,嫪毐甚至准备调动咸阳附近卫戍部队,一不做二不休地发动一场政变,打算将这场闹剧进行到底。反正,所谓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如果自己和赵姬的孩子能够登临帝位,那么自己所有不光彩的出身和发迹过程,都会被粉饰得光辉无比。
按捺不住对权力的憧憬,嫪毐甚至假借秦王和太后的印信,试图调动军队来完成政变。但是嬴政所掌控的力量,已经渐渐羽翼丰满,军方显然更加认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而不是一个凭借下半身上位的男宠。
于是,嫪毐所属势力,被绞杀殆尽。嫪毐自己,也被车裂处决,其三族被诛,凡是跟嫪毐有过瓜葛,并且有可能牵连其中的各方官员,有二十余人被枭首示众。与嫪毐有关的劳役仆从,也都处以流放等严重的处罚。至此,秦王嬴政,掌握了朝堂之上的大部分权力。
吕不韦也没能在这场激烈的动荡之中全身而退。作为推荐嫪毐入宫的始作俑者,嬴政当然对他也颇为记恨。况且,现在整个国家体系的权力基本已经被嬴政收拢在自己手里了,一个主持编撰了传世巨著《吕氏春秋》的两朝元老,绝对不是一个雄才大略君王的良好辅臣。况且,吕不韦的性情,早已被嬴政看透,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早晚会成为自己某些计划的掣肘,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解决麻烦,还不如借着嫪毐事变的余波,好好削弱一下这个老相国的势力。
嬴政在平息了嫪毐政变的余波之后,下令要处死吕不韦。但是多年以来,吕不韦在朝堂之上也有着深厚的根基。况且《吕氏春秋》这部帝王典籍的编撰,也为他赢得了士子之心。曾经大权在握的吕不韦,提携和选拔了很多人才,这些人当然不会全如嫪毐一般忘恩负义,在嬴政下令处死吕不韦之时,诸多官员士子纷纷站出来,为这位两朝元老恳求赦免。
公元前237年十月,嬴政顺应人心,看在众多士子为其求情的份上,网开一面,放过了吕不韦,只是免去了他的相国职权,将他迁出咸阳,发往洛阳封地。吕不韦虽然不再有权力,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也得到了一块足够过完后半生的封地。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就国河南。
——《史记》
但是,让吕不韦最为担忧的一件事情发生了。虽然他被贬往河南,看似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但是当年的名望却在此时产生反面的影响。天下士子得知吕不韦被贬往河南,多上门拜会,声势颇大,看似风光,实际上却蕴含着致命的危险。
果然,向来多疑,且对权力有着极强掌控欲望的嬴政,得知了天下士子云集河南,一一拜会吕不韦的消息,颇为不满。他知道,就算是吕不韦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在众多士子的舆论之下,自己的统治根基也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至于将这股舆论汇聚为一股的吕不韦也就成了嬴政的眼中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