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把雨靴递给了他。 一群人跟白金挥手道别,有的称她‘小金’、有的称她‘大姐’、还有的称她‘三妹’…… 夏鱼是搞不清楚村里这复杂的辈分关系。 有人就给他解释说,“一个村子里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的,以后大姐怎么叫人,大姐夫你也跟着咱么叫人就是啦。” “我是完全记不住,”夏鱼说,“我们还是来聊青团吧……” “……好啊,清明前后的艾草最香了,这时候做出来的青团也最香最好吃。” “……我小女儿就最爱吃青团糍粑。” “……我家那个小的就喜欢吃原味的青团疙瘩。” 几只燕子飞过,几缕风吹过,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小溪边上。 他们村子并没有专门种艾草,清明前后,小溪边上割艾草反而成了这一村人的野趣。 唯一的问题是,要在一片嫩绿之间把艾草找出来有点费眼睛。 不能割到杂草了,发现了嫩艾草叶子,就用剪刀去把它剪下来,放到竹子背篓中。 不过他很快就进入了节奏,割着割着,又想起已经通关的《清溪镇物语》,他感觉自己头顶在冒字—— 采集+1,采集+1,采集+1…… …… 虽然费眼睛,不过溪边的艾草很多,一步三剪刀的,虽是新手,不知不觉间他也割满了一背篓。 青团的历史,也有一千多年了。 清明的前一天,是祭祖的寒食节。 寒食节本来是要禁烟火,吃冷食的,不过这个习俗被废止了,但冷食却被传承了下来。 青团只是其中一种。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清明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种寄托自己思念的意义了。 不过,清明时节的美食却全是春天的味道。 回去的路上,背篓里一阵一阵的清香已经让夏鱼有点迫不及待了。 等回了院子,宝儿婶已经骑着小电驴回她自己家去了。 白白手里抓着一支钢笔,抱着她那显得有些破旧的速写本坐在一个小木头板凳上,却没有画东西,而是直直地看着前方。 那小木板凳看上去年头也不短了。 她身边不远处则放着两个塑料桶。 即使夏鱼不会画画,但是看着眼前这个画面,还是觉得充满了静谧的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