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多吃点就长胖了-《美食:满级厨艺的我只想安静出摊》


    第(1/3)页

    于海霞天不亮就起床了,家里屯的馒头已经放了两三天,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人的。

    光馒头也不行,她打算再给白金煮碗面,家里又没鲜面了。

    盘算着这些,属实是给夏东和夏鱼做饭做成习惯了,完全没考虑白金那小身板有没有这么大的饭量……

    她跟天底下许多当妈人心里想的一样——多吃点,多吃点就长胖了。

    他们家附近那个菜市场凌晨还要兼做小规模的蔬菜批发,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市了。

    小蔬菜批发商开小货车来批发给零售摊主,四五点钟的左右批发完毕。

    批发商五六点钟离开,然后零售摊主迎接早起买菜的中老年人。

    那边的早餐店一般三点半就起来忙活。

    肉摊子的摊主们则是五点到六点之间拉着温热的白条猪进场……

    十年前,菜市场边上来了一家北方人。

    是一对中年夫妻,带着四个中等身材的精壮小伙子,还有个瘦瘦的、高颧骨的、看上去很文雅的年轻姑娘,把一间许久没人租的便宜铺子租了下来。

    天天卖馒头和各种北方的烙饼。

    北方的面和南方的面就是不一样。

    十年了,大家看那家人,小伙子揉面也是一样的揉啊,为什么蒸出来的馒头就是比他们青萍本地所有的馒头店都好吃?

    有很多人都看见过他们的面粉,都是北方产的。

    于是这家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成了青萍市最有名的馒头店。

    他们家的馒头都是现做现卖,天不亮,四个小伙就在铺子门口的棚子下和面。

    然后上蒸笼蒸,他们家的蒸笼一共要垒起来两米多高,有四组蒸笼。

    取蒸笼的时候得两个人,小伙子要用人字梯爬上去才能取下来,一个人取,下面一个人接。

    馒头出笼的时候又泡又白,麦香能飘半条街。

    于海霞买了一斤肉酱烙饼,两条馒头,在隔壁鲜面店买了五块钱的细面。

    又买了一把沾着晨露、散发着清香的小葱,还有她挑拣出来的西红柿。

    活禽店的老板也出售一些走地鸡的鸡蛋,两块钱一枚,她也买了一些。

    临了,她又花九十块钱买了两只嫩鸽子。

    活禽店的老板也是老街坊,两只嫩鸽子,分分钟就给她处理好了。

    时间匆忙,炖是来不及的,只能煮,所以用便宜的嫩鸽子。

    于海霞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夏东已经起来了。

    他俩偷偷看了看儿子房间的门,没什么动静,看样子小金还在睡着。

    二人互相默然微笑,一同进了厨房。

    夏东说,“买这么多,你不怕撑着她。”

    “嘁,”于海霞说,“她吃不了的,你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