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说了,明年年饭,咱们定了,海霞那儿去吃,妹夫你看怎么样?” 夏东,“这会儿鱼鱼估计还在摆摊,晚上跟他说啊。” “艾特夏鱼,夏鱼哥哥,你妈叫你回家做饭。” 于海霞,“我没说过,我不是,别乱说啊……” “哈哈哈哈。” …… 两个群里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而夏鱼这儿正忙不迭地炒饭、掂锅、卖萝卜。 要不然就是给人表演单手切豆腐丝。 兜里的手机震动个不停,他也没功夫看。 摆摊日久,他的老客也越来越多,摆摊实在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那几大百个面孔,每天换着到他的摊位前来排队,夏鱼竟然对其中很多面孔都有印象。 也有印象很深的。 有不太忙碌的时候,或者做收摊生意的时候,他也会跟客人聊几句。 摆摊第一天来买两份蛋炒饭准备去吃火锅的那对情侣分手了。 男的没再来过,女的分手那天闺蜜陪着来,倒是没哭。 她俩把夏鱼那发光小黑板上所有的菜都点了一遍,一人一份扬州炒饭。 本来满面愁容,等到吃完了,两人却揉着肚子笑着说,“真好吃,走,买奶茶,看电影去。”然后就拉着手走了,姬里姬气的。 第一个来买文思豆腐的那对老夫妻,原来是一对退休老师,老先生是教初中语文的,老太太是教小学数学的,结婚快五十年了,打结婚那一天起就是老太太在管钱,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老大是儿子。 后来有一回大儿子陪着他们来过,还很怀疑地说‘这烂尾商圈能有什么好菜吃’,然后就是‘真香’。 长兄如父,却最没本事,照看大了弟弟妹妹,自己工作了快二十年才在一家超市做成了主管。小女儿嫁外省去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儿子是个持证会计师,有自己的事务所,但业务繁忙,同在江海市却很少去陪父母。 那三个彪形大汉是冀省人,他们三个是亲兄弟,他们全村的男人都是开大货车的。 年初时候老大靠上了一个金属制品厂,因此就有了固定线路,从冀省拉货到江海市来进港,然后再放空去江省拉点百货回去。 别人都是两人开一台车,他们是三个人,分到的钱要少一些,不过也有好处,就是他们基本可以做到24小时轮流转。 怪不得要好几天才能看到他们三个一次。 不过最近一次夏鱼听到他们在抱怨,说被罚款了几次,原因是车上的卧铺在行车的时候不能睡人…… 但他们还是那样跑着,盘算着给老婆换个洗衣机,给孩子报个兴趣班。 还有上次过来买炒饭的那个跑腿老哥,后来他常常在这一片跑腿,跟夏鱼很快就熟了。 夏鱼觉得这个老哥脸上虽然有风霜,但不像是长期干体力活风吹日晒出来的,反倒像是在愁着什么事情出来的,有几回就有心跟他聊。 老哥喜欢微笑,但不是很喜欢说话。 夏鱼有一回问他,“老哥以前是做什么的呀?” 他只是微笑了一下,“以前上班的。” 于是夏鱼就知道人家不想聊这个话题,后面也就不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