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惜啊,还是没能成为万元户。” 另一边,马宏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钱,只剩下9516块钱了。 也就差了那么不到500块,反正是早晚的问题。 前世他成为万元户,都到88年以后了。 那年头万元户已经不像80年那么吃香,也没有80年那么夸张了。 别看都是八十年代,但是八十年代初期,跟八十年代末,那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从改革开放之后,也就是79年,物价就开始了上升。 可以说,从这儿以后,每过一段时间,物价都会变化一次,可能是上升,也可能是降低。 为了防备菜店、副食店、供销社这些地方胡乱提价,每天的报纸上都会公布,那些调整过的物品价格。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谁家出去买东西,那都得带着报纸去。 没有订阅报纸,那就上邻居家借去。 为什么非得带上报纸? 因为你不带你就有可能吃亏。 这价格经常变动,那肯定得加大员工的工作量。 对此,那些员工自然是不满的,他们很多人都不爱背价格,你要不拿报纸对照价格,人家就会按前边的价格来算。 要是前边价格低,那你倒是占了便宜,但是前边价格高的话,那你就吃亏了。 过去的人,那真是一分一厘都能看在眼里,自然不能让自己吃了亏。 回归之前的话题。 当时实行的是价格双轨制,也就是计划内的价格一个价,通常都是价格很低,而市场价又是一个价,往往价格很高。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是你打算给家人过生日,然后要去买蛋糕,别人五块钱就能买到的蛋糕,你得花好几十块钱。 这两种价格那中间的利润可是相当的大。 正因如此,那年头出现了一堆“倒爷”。 也有了那些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 到了88年的时候,国家不得不开始了物价改革,想要通过短时间内提高大部分商品价格,来解决价格双轨制。 这也就是后世人们所说的“价格闯关”。 由于价格闯关被全国人民知晓,所以老百姓们纷纷开始抢购各种物资,使得物价飞速增长。 物价一涨,那钱的购买力不足,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