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生意又来了-《结婚三年不给碰?老子不伺候了》


    第(2/3)页

    马宏伟一点都不怕东西曝光。

    毕竟,他可是认识几个外国友人,也的确从对方那里兑换了一些外汇券。

    法律可没有规定,不能找朋友兑换外汇券。

    他又没有拿这些外汇券去“切汇”,就是想给家里买点好东西不行吗?

    一行三人,搬了好几趟,终于将这些东西,给搬到了马宏伟居住的房间。

    “来,尝尝这高干特供烟。”

    搬完东西以后,马宏伟直接拆开一条大种华,一个徒弟丢给两包。

    这些都是属于外贸型的,要是特供的,那就是专门一个圆铁筒。

    不过这些烟都是一个厂生产的,当时合格的烟叶不多,所以为了保证质量,产量也并不多。

    八十年代种华烟年产量一般在几千箱,不会超过一万箱。

    当时一箱烟有250条,也就是说年产量不超过250万条烟,少的时候甚至只有100万条。

    正是如此的稀少,这些本来能够在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少量出现的好烟好酒,市面上却是根本就没有卖的。

    因为这些还没摆到货架呢,都被中间的大小领导们给分掉了。

    当然,分掉的只是少量,大部分都是特供以及进了友谊商店、华侨商店、国际海员俱乐部这些地方。

    一直到88年产量上去了,国内的13种名烟,开始放开价格上市供应,这种过去的高干特供烟,方才能够和普通买家见面。

    当时上市第一天,一条种华烟价格是40块,但由于购买太过狂热,很快就涨到了65块钱。

    上市的第二天,更是被定价72块钱一条,即便如此,也依旧被抢购一空。

    当时黑市里,一条种华烟价格甚至炒到了一百五以上,比之万宝路、三五和箭牌这些名牌洋烟还要贵。

    “谢谢师傅!”

    “马哥,太感谢你了。”

    两人接住香烟,脸上充满了兴奋与感激。

    如果不是马宏伟,他们可没机会抽到这种高干特供烟。

    “对了。”

    马宏伟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两人叮嘱起来:“你们要是想去友谊商店,想跟我一起赚钱的话,那今天的事情,就给我烂在肚子里,别给我大舌头往外说去,尤其是不能让宾馆的人知道,听到了吗?”

    “知道了。”

    “放心吧!”

    两人纷纷保证道。

    见状,马宏伟这才摆了摆手,道:“行了,你们都去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