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崔浩的声音艰涩无比,似乎也没有想过,居然有一天他和张佳木要站在同一个阵营之内。其实当时的边军也已经开始**,将领广募私兵为家兵,数十年后,一个总兵调任,可以带走过千的私兵。 大量的边军很少装备或是根本没有装备,营老弱充斥,战斗力急剧下降,有明一代,边境上斩首过百级的记录很少,因为边军营制崩坏,守备防线还没太大问题,但主动出击野战就很为难了。 武宗之以为为“武”,也是在当时边军战力下降的情形下,自己亲征与蒙古小王子对垒,以官的记录才死了几个人,数万骑兵对阵,这样的伤亡数字,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武宗一死,官诛江彬等边将,至嘉靖年间,不仅河套被蒙古人侵占,还被人一路打到京城。 边军之崩坏,最少在现在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 但崔浩的建议,确实有为张佳木张目的嫌疑,所以太子将之痛驳,崔浩亦是无话可说。在此这之前,太子算是对他言听计从,并且以皇帝对内阁称先生的例,太子对崔浩亦称先生,这,也是极为了不起的荣誉了。 见崔浩沉默不语,太子便安抚他道:“细民百姓,原本就该纳粮应役,供应边军也是他们的本份,先生,以为然否?” “唉,就是太苦了。” 崔浩喃喃道:“插标卖首,算是寻常了,摔死或淹死刚生的幼儿,更是常见之事;易子而食,都或有之,至于食观音土,草根树皮,然后饱涨而死于道路途的,更是常见。诸州、府、县,携老扶弱出来逃荒的,有数万人之多……” “好了,好了” 听到这儿,太子已经颇为不耐烦,打断崔浩的话头,道:“先生亦是听人言,未曾亲见吧?” “这,这倒是。” “有夸大请赈之词,怕也是有的” 崔浩无语,半响不能答,不过,他是太子近臣,有建言诱导之责,太子只要说,他就必须回答,半响过后,他才道:“确实可能有。” “那就是了。” 太子语调轻松的笑道:“所以先不必管,等再报上来新的消息时,咱们再说。对了,既然先生体恤这些灾民,我叫人发银一百两,赈济灾民,先生看如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