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张 庞太师的原型-《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2/3)页

    在与西夏战争期间,有人把狄青推荐给了韩琦和范仲淹,他们认为狄青是当时少有的军事奇才,所以常以厚礼相待。

    范仲淹甚至教导他:“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于是用心读书,熟读兵法,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在与西夏的战斗之中。他的表现很快传入了京城。

    宋仁宗于是下令召见狄青,想要一睹这位大宋骁将的风采。只是途中的狄青,再次收到了西夏侵犯的消息,必须要迅速赶回前线。宋仁宗于是专门派人给狄青画像并送回京城。宋仁宗对着画像兴奋地说道:“狄青乃我大宋救星也。”

    而此事也迅速传入了民间,他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前线的士兵更是把他当作楷模效仿,所以军队的士气非常高昂。

    韩琦向来看不起武官,但他有一次宴请官员,狄青却是唯一一位受邀的武将,这对狄青来说绝对是莫大的荣幸。

    可是酒宴上的一名歌姬向众位文官敬酒之后,到了狄青这里却说了一句:“也近巴尔一战。”宋朝的军队有个特点,从军之人的脸上必须刺字,狄青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士兵不同的是,他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与乡人发生冲突,被捕入狱,然后才在脸上刺字并发配充军,所以这样的军人也叫“黥配军”。而这也是歌姬所指。

    可是狄青好歹也是朝廷的重要官员,再不济也轮不到一个歌姬指指点点,所以这句话对于狄青来说是个极大的侮辱。

    于是几天之后,狄青把她狠狠地收拾了一顿。可是狄青却没想到,他的这一做法居然惹恼了韩琦。

    结果没过几天,狄青的一名部下焦用就被韩琦以克扣军饷之罪逮捕。

    狄青于是特意跑到韩琦府上求情,说焦用是个屡立战功的英雄,希望韩琦能够重新发布结果。韩琦冷冷说道:“东华门外状元之名唱出者方为英雄。”

    狄青面对韩琦的贬低却不敢反驳半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被削掉脑袋。

    而此事也让武将的地位更加低落,只要是个文官,无论品级高低,都敢随意羞辱狄青。

    公元1052年,狄青被升任为枢密副使。而他刚刚升职不久,一位名叫侬智高的少数民族首领又突然反叛,结果宋朝的守军节节败退,平叛将领也因轻敌而战败阵亡。

    狄青于是再次出马,将擅自行动以及木屋法纪者就地正法,成功遏制了军队的散漫之气,并且制定出了针对性的战斗计划。最终狄青成功平定了叛乱。

    宋仁宗听说之后大喜过望,直接把狄青提升为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狄青至此彻底逆袭为最高军事官员。可是坐上如此高位的狄青并不舒坦。

    他在上任之前因为突然有事,并未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结果按照规矩,列队欢迎的文官下属当街大骂他是“赤佬”。

    “赤佬”也是宋代人们对军人的一个称呼,好比现在对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称呼。而这些官员居然当街辱骂自己的上司,可见当时的武将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其身份已经低微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历史向来都由文官把持,狄青的升任对文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很有可能破坏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所以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绝不容忍,开始想尽办法挤兑狄青,让他知难而退,主动下台。

    可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狄青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他却没能躲过谣言这把利箭。于是关于狄青的各种奇怪的言论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人说他的看家狗的头上长了两根犄角,还有人说他家中起火又自动熄灭,等等谣言在一时间铺天盖地

    。而吃瓜群众因为崇拜狄青,便以这些谣言继续深化。虽说百姓对狄青并无恶意,但是这些谣言却被一些文官加以利用。

    因为五代乱世的朱温也曾家中失火,火光也是自动熄灭,结果不久之后朱温就发动叛乱成了皇帝。

    所以作为反对狄青的头号人物,文彦博强烈要求宋仁宗罢掉狄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