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219:大丰收-《大山谋生1984》


    第(1/3)页

    第224章  219:大丰收

    王天孝当时给村里垫钱拉电,现在大家基本都享受到拉电的乐趣了,明亮的灯光一出,老百姓们才感知到科技进步已经到了他们必须接受的地步,有个别有点闲钱的人,甚至还准备买电视了。

    所以很多人事后都很感激王天孝,想着若不是他当初帮助大家垫了钱,大家都还在观望,电就根本不可能这么快拉到王家村来。

    那又怎么享受到这种乐趣呢。

    他的目的基本达到,既拉通了电,让场站和王家村的人们都用到电,而且还积攒了人脉。

    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他就像一个春天在默默辛勤耕种的农夫,前期看起来很多事情都只是在付出,但慢慢地,等到秋天的时候,一切就到了丰收的季节。

    那些他曾经用心去经营的东西,终究给他带来丰硕的收获。

    他准备回村去招人。

    .

    傍晚,王天孝在母亲家吃过饭,就去找王天宝。

    经过王宏伟的事情,王天孝和母亲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王天孝心里想着,或许之前母亲不喜欢自己,也与自己确实性格太孤僻,不怎么会表达,情商又低很有关系。

    可能后世的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同样出生一个家庭的人,父母就会偏心很多呢。

    这其实也能理解。

    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是人就会有好恶。

    同样都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嘴甜,什么都向着父母,有点事情就给父母分享,而有的孩子,性格内敛,不怎么善于表达,只是懵懂地爱着父母。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父母就能敏锐看到孩子的爱。

    但是如果孩子多了,父母根本就观察不过来。

    他们每日或许为了生活,已经耗费了很多精力,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的心情,所以他就只喜欢两种孩子,一种是非常优秀的,还有一种就是喜欢哭的孩子。

    前者是可以让他们有面子,很荣光,又不用操心。

    而后者,是因为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那些既不优秀,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最终就会成为父母最不重视的孩子。

    与听话不听话并无关系。

    把父母看做一个企业的老板,把家庭看作是企业,那老板喜欢的并不是最听话的人,而是会表现,会来事的人以及会优秀的人。

    这……都是一样的。

    王天孝不想继续向上个人生那样一辈子倔强,像个刺猬一样,将自己包裹在众多尖刺之下。

    看似保护了自己,但也阻挠了别人向他靠近的可能性。

    结果呢,一辈子一事无成,若不是晚年孩子们都比较有出息,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出那个小山村了。

    何必呢。

    那样的路,真的值得继续走,真的对嘛

    他不以为然。

    到了这辈子,他换了一种活法,凡事尽量去多为别人着想一些,想想大家也不是都彼此有很大的仇恨,可能很多时候就是对生活,人生观的分歧而已。

    不能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吧。

    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那别人也有别人的想法,若是就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生气,冷落别人,那岂不是显得太可怜了,也太累。

    他不想那样了。

    而自己变得柔和一些后,这个世界似乎也变得温和了许多。

    他走到哪里,只要不是那种小混混或者本来就准备给人惹是生非的家伙,大部分人都能友好相处。

    也因此,才认识到张文远那种老板,认识到米青松那样的热心前辈,也遇到了米粮那样有抱负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还能结识场站这些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却热情朴实的一些人。

    他用自己的温暖,让王小兰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去了省城重新学习。

    让李冠平有了米小青这样有意思的妻子。

    避免了王宏伟夭折的悲剧。

    这些的这些,不都是他改变后,生活给他正面的反馈嘛。

    他并没想着改变周围的人,但周围人因为他的友好和热情,逐渐都慢慢在改变。

    这是多么令他安慰的好事情。

    他王天孝,前世今生,其实都是那种将身边人看的比自己更重要的人,这是的性格。

    只不过,前世他收获的只有苦涩。

    而这辈子,却像走到一个园里,即使零星的有些刺,大部分时间下,却是香气扑人。

    就很……舒服。

    夏日的夜晚,空气里散发着淡淡的热。

    大家一伙一伙地坐在门口和邻居聊着天。

    这也许是夏日前,最后一段悠闲的日子了。

    大概还有二十天就到了小麦收割的日子,到时候他们就要忙碌起来。

    这个年代,可没有收割机,全部都要人工去割。

    割了后还要一点点用平板车拉回来,找拖拉机去碾,更多的时候,还要人们手工去捶。

    一遍遍去捶。

    捶好后还要扬,要晒等等,一直需要忙多半个月。

    等到忙完,估计就到阳历的八月中旬了。

    因此,趁着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季节,人们都要充分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这个时候,村里的人好多。

    几乎每家都是十几口,甚至二三十口人。

    从村里的小路一路走过去,每家门口都是人,大家端着小马扎围成一团,热热闹闹聊个不停。

    男人们多半都是聊谁家的院子修建的多漂亮,谁家的地种的很不错,在黑暗里,烟锅的火星星星点点,一阵红,一阵黑,像是黑夜里某个只小动物的小眼睛。

    而女人们,则是围在一起纳鞋底。

    她们大多都练就一番很精湛的手艺,即使不用看,就摸黑也能将鞋底做的很好。

    妇女们聊的事情和男人就完全不同了。

    她们嘴里都是谁家的媳妇又懒惰了,谁家的婆婆脾气太大,谁的孩子还没娶媳妇,谁家的闺女在外面赚钱,一年给家里寄回来多少钱等等。

    说到正方向的事情,都纷纷露出羡慕的感叹声。

    而遇到那些不好的流言蜚语,老实的女人就啥也不说,默默做起事情。

    人嘴尖舌快的则是立刻显得很震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别人贬低的一文不值。

    直到人家家里的人也掺和进来,这才会换个话题,就好像刚才从来没说过什么。

    她们聊天的对象永远都是不在场的人。
    第(1/3)页